5年前一個蕉林綠野的荒涼小島,現正向世界緩緩展開一幅“山脈田園、水脈都市”的綠色畫卷。廣東珠海橫琴新區,在摸著石頭過河的5年探索歷程中,跳出了一曲讓人驚艷的華美“探戈”。
“橫琴是‘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創新實踐的典范。”珠海市委常委、橫琴新區黨委書記劉佳日前告訴記者,這是一個夢開始的地方,更是一個夢想成真的地方。
橫琴新區被稱為“特區中的特區”,是中國首個面向世界、優先港澳的粵港澳緊密合作示范區。5年前橫琴新區掛牌成立的時候,該地全年的公共預算收入只有3600萬元人民幣,而2014年前11個月,全區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則達23.1529億元人民幣。截至12月中旬,橫琴已引進和在談世界500強企業達52家。
橫琴新區管委會主任牛敬回顧了5年的發展歷程,該地除了積極推動商事登記改革和司法改革外,還構建負責決策、執行、監督職能的決委會、管委會、咨委會“三位一體”管理模式;在中國率先成立廉政辦;出臺市場主體違法經營行為清單;成立國際仲裁院等創新舉措……橫琴十大創新為澳門經濟的適度多元發展奠定了扎實的“軟環境支撐”。
“橫琴不斷改革創新,以優惠的政策、優質便利的服務為澳門企業在橫琴發展壯大保駕護航。”澳門秘魯商會、秘魯歸僑協會會長羅掌權表示,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和期待。
提及5年造夢記,橫琴新區官員們最難忘的還是興建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等經歷。牛敬說:“這塊地上有47個業主,有200個種植戶,200戶人占地擺攤,還有一個島上聞名的‘燒烤一條街’,一些地塊幾經轉手,業主根本不在廣東。”
據了解,當時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特事特辦”,10天時間批準融資項目,橫琴新區管委會動員各方力量,把這些業主從境內外請回來,運用該筆剛批下的資金啟動了艱難的談判,磨破嘴皮后圓滿地處理好全部征收地的工作。
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在2013年11月正式啟用,這座逾一平方公里的的新校區比老校區大了約20倍,澳門大學校長趙偉感嘆說,這給土地嚴重不足的澳門發展教育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和機遇。
2014年12月,中國國務院決定設立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東自貿區涵蓋了珠海橫琴新區片區。
今年1月9日珠海市委書記李嘉在會上強調:“搶抓、抓住、抓好橫琴納入廣東自貿試驗區的機遇,以自貿區的設立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發展。”
牛敬對此信心滿滿:“自貿區政策與橫琴原有的利好政策‘疊加’,將創造更寬松更開放的營商環境,橫琴會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
橫琴新區黨委副書記葉真在接受采訪時也稱,橫琴新區28平方公里納入廣東自貿區,與目前橫琴可建設產業規劃用地是基本一致的,有利于橫琴進一步創新發展和深化與澳門的合作。葉真說:“‘再次起步’是‘涅槃’。”
“五年前我們的夢想從這個106平方公里的海島起飛,”劉佳感慨地說:“夢想已經照進現實,如今的橫琴基礎設施基本完善,政策體系基本健全,‘分線管理’已經落實,投資環境日益完善,口岸24小時通關變成了現實。”
劉佳說,過去5年是做規劃打基礎,下一個5年繼續發展攀高峰。她相信橫琴一定會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上一顆炫彩的明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