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借建設自貿試驗區這一國家戰略的東風,珠海、中山、江門、陽江的區域合作正邁入全新階段。
今日,珠中江陽區域緊密合作第十次黨政聯席會議暨橫琴自貿區與珠中江陽區域經濟發展交流會在珠海召開,來自四地的與會人員將就區域之間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民生事業等合作進行深入交流,專家學者將為四地如何進一步利用好橫琴自貿區這一重大平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建言獻策。
有專家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橫琴自貿試驗區為珠中江陽的區域合作提供了新的平臺和動力,中山、江門、陽江等地可以充分利用橫琴自貿區在對外開放、制度創新、高端服務業、粵港澳深度合作等方面的優勢,優化整個區域的資源配置,從而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共同迎接港珠澳大橋時代的來臨。
撰文 陳曉 沈文金 沈夢怡 攝影 王榮
基礎
橫琴“服務高地”效應已具雛形
就在前兩天,橫琴新區的跨境人民幣貸款政策正式落地,從而引入境外人民幣資金滿足自貿區建設、企業發展的資金需求,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成為橫琴金融創新的一大亮點。
金融創新是橫琴自貿片區建設的重要內容。作為珠江西岸唯一的自貿試驗區,橫琴重點發展旅游休閑健康、商務金融服務、文化科教和高新技術等產業,建設文化教育開放先導區和國際商務服務休閑旅游基地,試點有關貨物貿易便利化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制度創新,目前已經取得較快的進展,為輻射珠西、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奠定了產業基礎、項目基礎、制度基礎。
目前,橫琴已注冊企業超過1萬家,增長速度迅猛。這些企業大多集中在商務服務、旅游休閑、金融、文化科教等高端服務業領域,形成了較好的產業基礎。
其中,金融產業發展最為耀眼。截至今年5月底,橫琴已引進各類金融類企業1075家,管理資產超萬億元,現有運營和籌建的要素平臺超過10家,包括廣東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橫琴國際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國際商品交易中心、煤炭交易中心、石化產品交易中心等。
“珠江西岸的金融產業基礎一直相對薄弱,橫琴金融產業的發展剛好彌補這一不足,這對整個珠江西岸的產業轉型升級很有幫助。”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系主任林江說。
以珠江西岸重點發展先進裝備制造產業的發展為例,目前省內第一家裝備制造保險企業——久隆財險已落戶橫琴,“專業的裝備保險產品可以解決裝備制造企業的后顧之憂,對帶動珠江西岸的裝備制造產業發展都有重要意義。”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研究中心主任王緒瑾說。
在制度創新方面,橫琴在自貿區掛牌后推出了118項創新舉措,涉及行政體制機制改革、市場監管模式創新、口岸通關、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等多項內容。據了解,橫琴正加快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相關系統有望在年內建成,建成之后將為珠西外貿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新平臺。橫琴新區黨委副書記葉真表示,橫琴將發揮自貿試驗區輻射作用,以金融、商務、旅游、科研等高端服務業為重點,帶動珠三角西岸地區產業轉型升級。
前景
自貿區為西岸發展增添新動力
“從世界先進經驗來看,一個高效聯動、協作良好的城市圈必然有一個中心,圍繞這一中心,城市之間在不同的領域互相配合、互相促進,最終形成良性發展的網絡。珠海作為珠江西岸的核心城市,擁有橫琴自貿片區等重要平臺,中山、江門、陽江都可以充分利用和發揮自貿區的平臺作用,帶動區域發展。”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周密認為。
在周密看來,珠中江陽地區要充分借助橫琴的制度創新優勢,在條件成熟時主動借鑒和復制橫琴經驗。“不僅是金融制度創新,還要在基礎設施建設、生產要素分配等方面復制經驗,改善城市建設和居民生活。”
“比如在醫療健康方面,通過橫琴對接港澳醫療服務、養老服務的探索,珠中江陽地區可以借鑒橫琴,適時發展高水平的保健體檢;甚至聯合橫琴共享港澳醫療資源,探索跨境結算等。”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光南說。
產業發展是珠中江陽區域合作的重點,橫琴的建設將為珠中江陽帶來全新的產業機遇。周密認為,一方面,未來橫琴將成為“資金洼地”,珠中江陽必須利用好這一優勢。尤其是目前珠江西岸正在打造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資金需求巨大,若能借助橫琴融資租賃、股權基金等新業態的力量發展,將會事半功倍。
另一方面,珠中江陽還可依托橫琴來延伸裝備制造產業鏈。“先進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需要一定的空間和布局,但其中相對高端的環節如科技研發等,對于空間的要求不高,就可以集中在橫琴發展,使得產業鏈的配套可以有效延伸,區域分工協作更加高效。”周密說。
對接港澳、面向世界,橫琴有望成為珠中江陽產業“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重要窗口。張光南認為,在商貿專業服務方面,珠中江陽可以依托港澳的專業服務,乃至合作共建中葡商貿平臺,推動裝備制造“走出去”。
“在高等教育、高新科技和職業培訓方面,可以利用港澳職業培訓,促進自身的制造業轉型和服務業升級;還可以應用香港成熟的科技,提高自身先進制造和電子信息科技的“產業轉化率”;同時,也可以在橫琴進行教育科研活動,如創辦創業‘商學院’和‘決策智庫’平臺等。”張光南說。
行動
四市聯動加快繪制區域合作路線圖
隨著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和自貿區建設兩大機遇的疊加,橫琴的獨特優勢正在顯現。面對這些戰略機遇,珠海正在積極推動各市共同利用好自貿區的各項優勢,中山、江門、陽江等地也已初步形成對接自貿區、促進區域發展的計劃。
按照計劃,珠海將加快探索建立與國際對接的制度規劃體系,聯合其余三市共同建設橫琴自貿區,把珠中江陽區域建設成為營商環境高地,打造成為新一輪對外開放平臺和產業發展高地。
同時,珠海將推進橫琴自貿區、翠亨新區、大廣海灣區重大戰略平臺合作,聚集高端要素資源,成為“一帶一路”戰略的橋頭堡。
打造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是珠中江陽區域合作的重要內容。據了解,珠海將全面落實《推進珠中江產業布局一體化進程工作制度》,以橫琴為重點,完善珠中江地區產業公共服務體系和科技創新體系,逐步實現產業聯合技術攻關,推進產業聯合申報項目。
中山提出,將把握自貿區創新政策的“溢出效應”,進一步落實好省委書記胡春華對中山提出“要堅定不移依靠創新驅動實現中山新一輪發展”的指示要求。堅持增量拓展和存量優化同步推進,打造以火炬開發區、翠亨新區高新產業集聚區為龍頭,四大市級產業平臺為重點,新型專業鎮為支撐的中山特色區域創新體系,積極參與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同時,將致力推動四市共同研究,梳理出一批具有示范帶動意義的合作項目,每年確定幾個項目進行重點推動,逐步擴大四市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合作空間。
江門則提出,要主動對接粵港澳深度合作和廣州南沙、深圳前海蛇口、珠海橫琴自貿區,探索工貿結合,實現優勢互補、錯位發展。
陽江市有關負責人表示,橫琴自貿區為陽江參與“珠中江+陽江”經濟圈建設提供更多的要素支撐,為陽江發展濱海旅游、港口物流、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陽江將在加強旅游合作、促進優勢互補、加快體制機制對接三方面與珠海、橫琴加強合作,助推陽江產業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
成效
四地簽合作協議累計66項
合作成效加快顯現,珠中公交IC卡實現互通
每當夕陽西沉,珠海前山河畔的華發酒吧街就熱鬧起來,行人結伴欣賞夜間音樂噴泉的輕舞飛揚,三五知己在棧道上聊聊天南海北,附近的居民戲稱這里是“小情侶路”。而在數年前,污染嚴重的前山河曾一度困擾著附近居民,“治理后,這里的環境變得更美了”。
一條前山河聯系著珠海與中山兩地居民,前山河流域污染治理工程也成為兩地合作的重點項目。在兩地共同努力下,前山河水質持續向好,一批污水垃圾處理、截污納管改造、河渠排洪渠整治工程動工建設。
這是珠中江區域緊密合作的縮影。今年上半年,珠中江三市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九年大跨越”現場會精神,以24個重點合作項目為抓手,深化珠中江陽區域合作,在共謀交通建設、開展產業協作、實施環境共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等多方面取得了新進展。截至6月,珠中江陽新簽訂合作協議4項,累計達66項。
互聯互通的交通網絡是區域合作的重要基礎。今年以來,珠中江不斷完善經濟圈內外銜接,其中寶翠橋、珠海人民西路接坦洲環洲東南路進展順利,下半年內通車;廣中江高速累計完成總投資的75%;中開高速、香海大橋抓緊開展前期工作。目前,珠中公交IC卡實現互通,互通公交線路11條;中江互通1條;西江戰略不斷深化,舉辦了西江港口聯盟年會、西江港航發展峰會等活動。
在產業協作方面,珠中江已制訂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布局和項目規劃,出臺了相關政策措施;在產業鏈完善、招商引資、人才培養、市場培育、公共平臺搭建等方面展開了全方區域合作。同時,珠中江旅游部門與云南、貴州實現旅游互通,在臺北推介“最美珠江西岸游”,還簽訂了《“珠中江蘇錫常”旅游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首次構建長三角與珠三角旅游聯盟機制。
在生態文明建設上,珠海、中山已印發兩市跨界防洪及河涌綜合治理工作方案;江門、中山專題研究了跨界環境污染治理工作。此外,珠海、中山省立綠道1號線和4號線實現對接,正推進1號線珠海延長段與江門綠道的銜接。
此外,四市還共同加強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建設。目前珠海與中山、江門、陽江實現聯網即時結算的定點醫院共7家,珠中江三市二級以上44家醫療機構正式互認醫學檢驗檢查結果。
亮點
珠海系統幫扶陽江,助力融入“珠中江”
共建產業園引進投資近1000億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陽江將以按“3+1”(珠中江+陽江)模式參與經濟圈建設,今日也是陽江首次參加聯席會議。筆者獲悉,近年來,以對口共建陽江為重點,珠海在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園區建設、社會民生事業、區域環境治理等方面加快對接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多個公共平臺助力陽江創新驅動
目前,兩地合作共建園區發展提速,擴能增效成效明顯。兩個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均在2014年度全省園區考核中被評為優秀園區。珠海(陽江)產業轉移工業園2014年完成工業增加值98.52億元,同比增長33%;全口徑稅收8.69億元,增長39.5%。珠海(陽江萬象)產業轉移工業園2014年完成工業增加值34.56億元,增長42.5%。
為了壯大產業規模,珠海成立了全省對口幫扶第一家專業招商公司—華陽招商公司,緊緊圍繞產業鏈延伸和產業集聚開展招商引資。截至目前引進項目187個,計劃投資985億元,兩個共建園區形成了不銹鋼上游冶煉壓延與下游五金制品的延伸對接,構筑了一條完善的產業鏈。
在推動產業合作方面,珠海尤其重要創新驅動,在合作共建園區投資建設了五金刀剪生產研發基地,通過粵德合作陽江職業教育與培訓基地、德國萊茵檢測服務站、五金刀剪工業設計園、創業基地等中小企業服務平臺,在工業設計水平和產品質量的提升、技術工人的培養、投資創業的培育等方面提供“量體裁衣”的技術服務,推動陽江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目前相關企業和機構正在陸續進駐。
未來將為陽江培養上萬名管理人才
對口幫扶、振興發展的根本目的是讓民生改善、為群眾造福。目前,兩地在全省率先啟動“英才1200”教育醫療專業技術人才雙向交流培養,3年內珠海選派600名教師、醫生扎根陽江幫醫幫教,陽江選派600名教師、醫生到珠海學習交流。同時開展“優3000”緊缺管理人才培養工程,三年為陽江培養一萬名管理人才。截至目前,已有近4000名管理人才參加了培訓。
另外,雙方開展兩地百家學校醫院結對共建,引進先進管理經驗、技術、資金和設備,并組建珠海醫療專家義診隊,走遍陽江39個鄉鎮送醫送藥,已免費診療近3萬人次。
全市各區(功能區)也積極參與到對口共建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特色對接、推動共同發展。其中,橫琴與陽江海陵區已共同成立了合作公司—陽江市海陵島琴海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負責全島旅游文化產業園建設招商運營。大橫琴公司已為陽江企業明軒玻璃、鉑天科技等多家企業在橫琴成立了公司總部,方便企業利用橫琴自貿區跨境金融業務進行海外融資。同時為海陵區引進了廣東昊遠公司在保利海陵島度假村開設了O2O體驗旗艦店,目前項目建設基本完成。
短評
以“平臺+服務”帶動區域創新
當前,廣東正全力推進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也在加快建設。作為西岸的唯一自貿區,橫琴擁有制度創新的優勢,可以在整個西岸區域創新驅動戰略實施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對于區域創新而言,最重要的是構建一個包括人才、科技、資本、政策、環境等創新要素在內的綜合生態體系。從整個珠江西岸來看,橫琴在吸引人才、技術、資本等方面相對有優勢,尤其是在高端服務業的發展上更方便承接港澳的先進經驗。這些創新要素在橫琴產生集聚后,也必然會輻射到其他區域。因此,珠中江陽四地的創新驅動發展,都可以綜合考慮對這些資源和要素的利用,從而帶動區域創新能力的提升。
實際上,目前珠海已有長園高壓檢測中心、國家船舶及海工裝備材料質量監督檢測中心、華南理工大學現代產業創新研究院、國家級打印耗材質檢中心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這些平臺不僅面向珠海,同時能夠為珠中江陽四地所用。通過公共平臺和橫琴服務的融合,相信珠海可以在西岸區域的創新驅動及先進裝備制造產業發展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也有望帶動西岸區域創新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