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珠海一周年。一年前的昨天,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來到珠海橫琴考察,并發表了重要講話,對橫琴開發寄予厚望。
一年后的昨天 ,全國第一個電子圍網監測系統竣工建成,全市最長的城市隧道貫通,央企中冶與珠海橫琴簽下戰略合作協議——橫琴基礎開發逐漸就緒,產業發展大幕全面拉開。
一年來,珠海大膽創新、扎實推進,取得改革發展的豐碩成果。橫琴人也用實際行動,密集創造了眾多全國之“最”:
全國率先開展商事登記改革,頒布全國第一個商事登記管理辦法;全國最長的綜合管溝建成;全國首發多幣種銀聯卡;全國第一批國家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開始建設;全世界最大的鯨鯊館建成;國內最大的單體酒店建成;全國率先探索成立廉政辦,開創了全流程全領域的預防懲治腐敗體制;全國率先推進領導干部財產申報制度;全國率先探索“三規合一”規劃國土管理體制,借鑒港澳決策、執行、監督機制在全國率先構建并運行了決委會、咨委會、管委會“三位一體”運作機制,這些全國之最塑造了獨一無二的橫琴。
昨日在簡潔的儀式中,二線通道和環島監控系統正式竣工,預示著橫琴全島實施“分線管理”的硬件具備,橫琴將成為名副其實的“特區中的特區”。
橫琴也將為全國其他監管區域提供具有示范意義的標本,不用“圍墻”的橫琴,將率先展現自己從容自信的姿態。一個 “融匯大陸體制精華、兼具港澳發展特色”的橫琴正呼之欲出。
創新
環島電子圍網總長約53公里
沒有圍墻,橫琴106平方公里的特區范圍,如何實施與外部的通關監管?
昨日記者來到二線通道監控中心,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巨大的屏幕。據介紹,監控中心大屏幕采用面積達52平方米的1.9毫米小間距LED顯示大屏,大屏由1401萬個LED燈組成,可同時顯示8路全高清視頻,是國內民用領域技術最先進、面積最大的高清顯示屏。
屏幕上可謂“纖毫俱現”。記者看到,沿橫琴環島岸線設立總長約53公里的閉合的電子信息圍網,相關區域內的情況在監測系統上一目了然:環島路上一輛輛過往車輛、橫琴碼頭河道上的船只、澳門大學橫琴校區周邊的實時情況均清晰可見,即使在夜間完全無光線的情況下,依然能清晰看到船只上的活動人像。
昨日竣工的橫琴新區二線通道和環島監控設施,包括二線通道、電子圍網、電子聯網系統,這也是橫琴新區落實國務院《橫琴發展總體規劃》中關于創新通關制度的重大基礎設施。
“如果你在澳門大學的圍墻上扔一個小包裹,監測系統都能夠識別到。”據介紹,該環島電子監控系統是國內第一個智能化水平最高、防范最為嚴密、視覺觀感最人性化的監控系統。由環島電子圍網系統和海關電子聯網系統兩大部分組成。電子圍網是沿橫琴環島岸線設立總長約53公里的閉合的電子信息圍網,整個系統由環島越界智能檢測網、智能化監控指揮管理平臺等八大子系統組成。電子聯網是包括智能卡口系統、輔助管理系統以及支撐軟硬件系統,可實現一、二線監管信息的互聯互通。
該項目采用高科技、信息化手段提高監管水平和監管效率,為國內特殊監管區域創新監管模式,提供了新的范例,為橫琴率先實現“分線管理”的通關模式,加速全島“封關運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線通道建成將實行分線管理
車過橫琴大橋南側,橋頭兩邊一片拔地而起的建筑群,就是昨天竣工的橫琴新區二線通道項目。
橫琴大橋二線通道是國內第一個二線監管設施,位于橫琴大橋進入橫琴的門戶地區,占地14.73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2.6萬平方米,包括入島綜合樓、出島綜合樓、入島貨檢樓、出島貨檢樓及出入島旅檢樓連廊。
根據國務院關于橫琴創新通關的批復,橫琴與澳門之間的口岸將設定為“一線”,橫琴與內地之間設定為“二線”,并按“一線”放寬、“二線”管住、人貨分離、分類管理的原則實施分線管理,內地貨物經“二線”進入橫琴視同出口。
“分線管理”的通關模式屬于橫琴首創,對橫琴新區的開發建設意義重大。橫琴與澳門之間的口岸設定為“一線”,而橫琴與珠海市區連接的通道設定為“二線”。橫琴新區率先實施一線放寬、二線管住、人貨分離、分類管理的分線管理模式,突破了傳統意義上的海關區域監管辦法,創新了海關監管模式,創新了口岸的運作機制,是擴大開放的有益探索,同時也構造了橫琴各項優惠政策的基礎保障。
昨日二線通道的建成,標志著橫琴新區已經具備“封關運作”的基礎條件,加速了橫琴新區實施“分線管理”的通關模式的進程。
根據規劃,近期橫琴大橋“二線”通道是橫琴與內地之間唯一的通道,將承擔客運與貨運海關監管的要求。
而隨著深井二線通道與橫琴二橋建成投入使用,橫琴大橋二線通道的貨檢功能將移交深井二線通道,橫琴大橋“二線”通道將主要作為客運通道。屆時,橫琴將形成完善的二線管理格局。
特色
全覆蓋 全天候 全智能
在電子圍網系統里,運用了很多先進的國防裝備和技術。譚學元介紹說,包括紅外夜視、圖像智能分析、關聯分析技術等。
據悉,項目執行單位珠海大橫琴公司和中國兵器集團分別用一年的時間完成了二線通道設施的建設,用三個月的時間高效率、高質量完成了電子圍網項目建設,再次展示了橫琴人的創業激情。昨日大橫琴公司副總鄧練兵介紹說,環島電子監控系統具有全覆蓋、全天候、全智能、高可靠、早預警等特點。
●多手段
為實現對橫琴環島約53公里岸線的全覆蓋、全天候實時監控,項目綜合運用了多種技術手段,例如:
——平安城市的高速全高清視頻攝像機;
——智能光電一體化跟蹤儀,主要用于邊海防、如巡航于釣魚島海域的海監船;
——海事管理的民用雷達;
加上陸地的海關機動巡邏車、空中無人機實時巡航監測,以及高智能的周界防范、高效率的數字集群通信指揮、綜合聯動應急指揮平臺等。
●全覆蓋
依照橫琴環島岸線各類情況,設置不同的監控設備,實現約53公里的閉合無縫監控帶。
通過高清視頻監控、智能光電跟蹤、海事雷達監測、夜間紅外觀測、智能越界報警、無人機補充巡視、巡邏車機動巡查、應急平臺聯動等,構成53公里岸線的全覆蓋。
●全高清
橫琴環島岸線建設約270路全數字、全高清視頻信號源,前端高清視頻信息可實時傳輸至監控指揮中心并顯示于業界領先的8K高清顯示大屏,對環島區域進行有效監控和對人、車、船舶等的行為及特征進行識別、處理。
●全天候
針對夜間、雨霧等環境,采用紅外夜視、雷達等多種監測技術疊加運用,達到全天候有效監控。
●早預警
——通過多層次多方位監測技術,如雷達與光電跟蹤儀的聯動,對可疑行為(如船舶異常靠岸、小船異常與大船接駁等)提前預警并相應啟動應急預案;
——通過視頻智能檢測技術,及時識別“非法越界”、“隔空拋物”、“異常滯留”等可疑行為,并實現聯動處置。
●智能化
全系統采用智能在線管理,可對各類設備進行在線管理。
以監控指揮大廳為例,可通過“iPAD”對大廳燈光、音響、電視、窗簾等各類輔助設備進行直接控制。
專家看法
橫琴新區二線監管設施的實施不僅合理組織了二線口岸旅檢區、貨檢區內部交通流向,為快速通關創造了良好條件,同時也為口岸與城市的交通銜接,提供了快速通達的條件。并且完善的公交、的士緩沖、接駁系統,在發揮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同時,也改善了城市的交通環境,為興旺橫琴新區的商業環境,提升了很大的空間和發展機會,對城市經濟可持續性發展將產生直接或間接的經濟效益。
——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負責人
“二線”通道的建成將加快橫琴實行分線管理的模式,一線松,二線緊,促進橫琴建設“開放島”和“活力島”,敞開改革、開放政策的窗口和大門,展示對外開放和資源互補的巨大商機,提供經濟往來、文化交流、貿易互補的上升空間和發展機遇。
——橫琴華融一位負責人
橫琴通關模式和機制的創新,加大了內地居民出境旅游“自由行”的機會,也為內地、港、澳游客的過境及商貿往來提供了方便。不僅帶動了旅游事業的人氣興旺發展,也會給橫琴澳門兩地城市商業帶來新的發展空間。
——澳門一家貿易公司鐘先生
橫琴電子圍網采用全數字、全高清、智能化技術路線,運用云存儲、物聯網、無人機巡查等先進技術及設備,符合技術發展趨勢和相關標準規范,具有先進性和創新性。
“電子圍網”、“電子聯網”兩大系統相互支撐、協同運作,實現了橫琴新區環島岸線“全天侯、全覆蓋、無盲區”有效監控和海關出入橫琴新區監管貨物的有效監管,可實現國務院有關批復提出的目標。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標準研究所相關負責人
記者手記
橫琴新區環島監控項目是為落實國務院有關橫琴開發政策批復文件“橫琴環島不設置隔離圍網,代之以設置環島巡查及監控設施,確保有效監管”的要求而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
昨日兵器裝備集團系統工程總監譚學元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務院賦予橫琴新區的封關運作政策是一項制度創新,而不設置物理圍網、取而代之以電子信息圍網,則是一項技術創新。
“相對于物理圍網,非物理圍網需要綜合運用更多的現代化技術,此類項目在國內外暫無可借鑒的案例,有相當的難度。”
譚學元告訴記者說,國內尚未啟用電子圍網,主要是技術達不到要求,但是在橫琴設置物理圍網顯然不符合橫琴“生態島”的定位,“國家期望橫琴展現更開放、更自信的改革開放姿態。”
昨日橫琴新區管委會主任牛敬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橫琴新區二線通道及環島監控項目的順利竣工將為橫琴全島封關運作,深入開展體制機制創新奠定堅實基礎。”廣東省已經上報申請國家對橫琴新區二線監管設施進行驗收,爭取早日封關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