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對外開放前沿的珠海,吸引了電商巨頭阿里巴巴的青睞。近日,阿里巴巴與珠海保稅區在杭州簽訂合作協議并宣布共建電商平臺,阿里旗下網站1688.com全球貨源平臺正式上線,包括西班牙、葡萄牙等在內的多個西語系、葡語系國家入駐該平臺。中葡商貿企業之間的合作有望更進一步。
建設“中國與葡語系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是澳門的發展定位之一。目前,珠海以橫琴自貿試驗區為重點,全力聯動澳門共建中葡商貿平臺。阿里與保稅區的合作,為珠澳共建中葡商貿平臺、深化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注入了新的動力。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中國與包括拉美地區的葡語國家的聯系會越來越多,兩地的商貿交流也會增加,澳門“中國與葡語系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的發展空間也會越來越廣闊。
但是,缺乏高知名度、整合能力強的專業商貿平臺,是目前制約珠澳兩地共建中葡商貿平臺的問題之一。專家建議,珠澳兩地要從頂層設計、商業基礎、物流渠道、人才培養、企業聯動等方面重點發力,同時借助阿里巴巴成熟的供應鏈渠道、專業的服務能力、完善的信息技術等優勢,推動中葡商貿通道進一步“升級”。
阿里帶來渠道、服務、技術三大優勢
阿里巴巴與珠海保稅區在杭州簽訂合作協議的同時,阿里旗下網站1688.com全球貨源平臺正式上線。當天,包括西班牙、葡萄牙等西語系、葡語系國家在內的多個國家入駐該平臺。1688事業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相比于傳統進口模式,商家從1688全球貨源平臺進貨,成本可降低兩到四成,時間可節省15—60天。
未來,1688還將發展成為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珠海保稅區將以此次合作為契機,與阿里巴巴聯合招商、聯合銷售、聯合服務、聯合運營,共同打造實現“綜合服務、統一標準、優化流程、孵化器”四位一體的、具有珠海特色的電商集聚園區。屆時,得益于保稅區、跨境工業區、自貿區疊加政策利好,澳門中小企業也將分得珠海跨境進口電商的一杯羹。
中國電子集團珠海進出口公司總經理周紅表示,由于珠海不是跨境電商的試點城市,在產品進口上一直受制頗多,此次珠海與阿里巴巴的合作,給予了企業在跨境電商領域更多的路徑選擇,為珠澳共建中葡商貿平臺奠定基礎。“與阿里巴巴的合作,不僅為在珠海在進出口貿易上的提供新的購買路徑,同時也可以規范珠海的進出口市場,讓企業可以在更為寬松和公平的環境生存,也讓市民可以享受到性價比更高的進出口商品。”
在多位專家看來,成熟的供應鏈渠道、專業的服務能力、完善的信息技術是阿里巴巴最大的優勢。“對珠海而言,阿里巴巴帶來的兩種最大的資源是:跨境電商的信息技術,以及新的商業模式、融資模式、商戶管理模式、信用風險管理模式。”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光南認為。
省社科院綜合開發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煥則表示,阿里巴巴有豐富的全球貨源,有成熟的供應鏈渠道和專業的服務能力,能為海外貨源入華提供簡易快捷貿易服務及相關增值服務。利用這些優勢資源,珠海能有效的聚集全球貨物貿易,共同打通進口全鏈路的通道,并創建線上線下結合的信用體系,為國內購銷進口商品的采購商提供有信心保證的貿易渠道。
產業影響力和資源整合力是短板
“就多邊貿易而言,不僅是珠海缺乏,甚至全國、全世界都缺乏這樣的專業平臺。”張光南認為,像中葡商貿平臺這樣把宏觀的國家戰略、地方的產業需求、企業層面的創新三者相結合的模式,是非常少的。“當然,這些創新模式也會遇到一些新的困難和挑戰,如風險管理、部門利益協調、配套的管理創新問題。”
以跨境電商為例,在商家們看來,跨境電商進口業務如同一場“接力賽”,供應網絡、交易平臺、金融支付、快遞物流、信用認證、海關監管、質量管理、技術支撐等環節缺一不可,對城市與企業的資源整合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
有電商行業人士表示,珠澳兩地企業能力仍有不足,單靠他們來整合資源是很難的。尤其是珠海現在還沒有具備良好知名度、整合能力強的跨境電商公共平臺,很多企業想做這項業務但得不到很好的指引,這對中葡商貿平臺的建設有一定的影響。
“與阿里巴巴的合作,會給珠澳兩地建設中葡及拉丁語系商貿平臺帶來幫助。但珠海首先要明確自身在阿里巴巴體系中發展優勢,要了解珠海企業在跨境電商的產品特點,要依循優勢和特點尋求發力空間,進行產業整合和資源整合,這樣才能得到更快的發展。”周紅說。
以跨境電商促進中葡商貿,珠海如何發力?
代運營商建設和供應鏈整合是兩大關鍵
縱深
與阿里的合作,對珠海跨境電商的發展確實是利好。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產業要得到更好的發展、適應建設中葡商貿平臺的需要,仍然還要系統的謀劃。
祭出“組合拳”爭取市場競爭力
“珠海的企業必須通過聯合的方式祭出‘組合拳’,來獲得市場競爭力。珠海企業依托毗鄰澳門的區位優勢,可針對紅酒、堅果類食品等葡語系國家的優勢產品領域,推出聯合展銷體。這樣既可以分擔電商推廣的費用,又可以龐大的集群力量對抗同產品的其他個體賣家,從而獲得一定比重的市場占有量。”橫琴紅酒貿易商方宏宇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更進一步講,如果要通過與阿里巴巴的合作,打通中葡之間的貿易通道,代運營商和供應鏈整合是關鍵。恰群進口街總經理鐘志松表示,代運營商是跨境貿易的核心環節,它包括行銷、推展、貿易洽談等諸多領域,若珠海能夠利用好阿里巴巴的核心代理團隊,對珠澳共建中葡商貿平臺可能會起到重要作用。
對企業來說,建設中葡商貿平臺,更關注的是能否實現跨境貿易供應鏈的整合。“特別是對于巴西、安哥拉等與中國物理距離較遠的國家來說,若是能通過商貿平臺在倉儲、物流等方面實現時間與空間成本上的節約,勢必會增強中葡雙方企業的積極性。”鐘志松說。
培養中葡多語人才強化發展支撐
“建設這一平臺要解決三個問題,即跨境電商存在風險如何管控?企業間的商貿問題帶來的國家、政府的信用風險應如何評估、如何擔保?每一筆交易產生的矛盾怎么解決?這些風險的控制都需要提前做好方案。”張光南認為,一切調整都要從制度開始。
張光南建議,由于這一平臺的運作必然存在利益協調問題,涉及企業平臺和每個商戶之間、商戶和消費者之間的利益協調,因此應通過建立相應的政策和制度體系來規范平臺的建設和運作。同時,這一平臺還涉及中葡之間、珠澳之間、政企之間、商戶之間的合作,這些合作也將給相關管理部門帶來挑戰,需要在現有的配套管理制度上進行調整和創新。
黎友煥表示,珠澳可在共同開發橫琴的基礎上共建澳珠國際大都會的中央商務區,夯實商貿基礎;可以共同利用高欄港和珠海機場,開辟連接葡語系、西語系國家的國際航線,暢通物流通道。
在黎友煥看來,在澳門,中文和葡文同為官方語言,然而真正通曉中葡雙語的人才為數不多,懂得法語、西語、意語等其他拉丁系語言的多語人才更為稀缺。“沒有大量雙語和多語人才,澳門就無法為中國和葡語系、西語系國家交流提供良好的中介服務,難以成為發達的國際交流平臺。因此,雙方可共同利用澳門和珠海的教育資源,共建全國中葡、中拉多語人才和跨文化人才培養中心,為產業發展提供更強的人才支撐。”黎友煥建議。
共建中葡商貿平臺
促進澳門產業多元
背景
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光南認為,對珠海而言,與澳門共同建設好中葡商貿平臺,加強與葡語系、西語系國家的交流合作,有助于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尤其是通過發展跨境電商等新興業態,可以帶動服務業整體蓬勃發展和服務貿易水平的提升。
據介紹,澳門是葡語系國家在亞洲最大的貨源、信息源的集散地,每天都有大量的葡語系商品通過澳門進入亞洲市場。珠海作為大陸距離澳門最近的區域,已然成為了我國與葡語系國家進行商品貿易的“橋頭堡”。
“一方面,中葡商貿平臺能充分發揮澳門長期以來與葡語國家在經貿、文化、語言以及廣泛的國際聯系網絡等方面的獨特優勢,推動澳門再造成為中葡經貿合作的紐帶和橋梁;另一方面,能從根本上解決澳門長期以來單一產業結構,實現澳門產業結構走向多元化的發展戰略目標。”省社科院綜合開發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煥認為。
放眼全國,新常態下,中國更需要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借助國家“一帶一路”重大戰略契機,打通中葡商貿通道,也是促進中國充分發展多邊貿易、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重要舉措之一。
“目前與我國真正實現多邊貿易往來的葡語系國家并不多,主要是葡萄牙、巴西、安哥拉三個國家,產品也以紅酒、堅果、果汁為主。相比歐美等主流地區,葡語系、西語系國家對華貿易并不發達,建好中葡商貿平臺能夠刺激國內市場空間進一步拓展。”恰群進口街總經理鐘志松說。
張光南也表示,跨境電商具有全球性、互動性、實時性的特點,以此為切入點,通過珠澳兩地政府“搭臺”,使國內有意開拓葡語市場的企業得到發展,葡語系國家的產品與服務進入中國也將更加便利,對區域的發展意義重大。
阿里巴巴成杭州跨境電商
發展“催化劑”
他山之石
從中國大部分城市的跨境電商發展歷程來看,阿里巴巴都起到較大的影響。以中國首個跨境電商試點城市杭州為例,阿里巴巴在此誕生,也推動這里成為全國發展跨境電商的前沿陣地。
去年10月期間,天貓已與杭州、寧波、廣州三地海關等政府部門打通跨境電商數據,幫助國內消費者購買的海外進口商品以最快速度通關。這些海外商品不用再經過國內中間零售商一層層的銷售,通過在天貓國際平臺直售,就可以直接快遞至全國各地的消費者手中。
據了解,目前天貓國際、支付寶、菜鳥物流三方的底層數據統一接入海關信息系統,為海外商品配送回國內打造一條快速通道,帶動了跨境電商的發展。據悉,從2014年2月至2014年10月,天貓國際的成交額已取得了1000%的高速增長。
今年初,國務院同意設立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業內普遍認為,杭州能拔得“國家級跨境電商試驗區”的頭籌,阿里巴巴在其中扮演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