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橫琴秋高氣爽。和煦的陽光灑在充滿地中海風情的橫琴小學里,讓這個才投入使用一周時間的校園更顯寧靜秀美。雖然幾近從零開始,底蘊無從談起,但橫琴小學和同園的橫琴一中及一墻之隔的橫琴中心幼兒園,正在書寫珠海教育前所未有的篇章:這三所公辦學校,均委托給華發教育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發教育公司)管理。
選擇這種模式是基于怎樣的考慮?將會走向何方?
教育創新 堅持普惠性公益性
長期以來,教育界都是采取把民辦學校托管給公立學校的方法,依托公辦名校的品牌、資源、影響來創建衍生附屬的民辦學校。像橫琴這樣反其道而行之,打破傳統辦學模式,將三所公立學校一起委托給優質民辦教育機構管理的舉措,實屬罕見。
記者幾經查詢,沒有找到其他地方有相同的例子,也無從確定這種改革創新的地域外延。但可以肯定,在珠海教育界,這是首次。
由橫琴新區社會事務局任命的橫琴一中校長鐘紹軍說,這幾天,“來采訪或打電話采訪的媒體非常多”。就在他說這句話前,中國教育電視臺剛剛打來電話,希望前來實地采訪。
這種影響出乎橫琴的意料。
橫琴新區社會事務局局長陳依蘭說,橫琴將三所公立學校一起委托給華發教育公司管理,是一種順勢而為的改革創新。
“在橫琴大開發之前,島上人口才五千左右,只有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師資力量薄弱。”陳依蘭介紹,自橫琴新區成立后,為改變橫琴教育事業滯后發展的局面,區里逐年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并決定新建橫琴中心幼兒園、橫琴小學和橫琴一中。目前,前兩者已經建成投入使用,橫琴一中建設工作已經啟動。
在按省一級學校標準建設新學校的同時,橫琴新區考慮,教育硬件設施趕上來了,真正決定教育水平的師資、管理等內容呢?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不同于其他改革,對教育領域的變動,橫琴持審慎的態度。陳依蘭說,為了將橫琴教育提升到一流水平,最初拿出了六個辦學方案,包括引進高校資源、港澳資源、內地資源、獨立辦學等。最終,經綜合比較,選定引進華發教育公司這一優質教育機構作為管理方的辦學模式。
“我們之所以選擇華發教育公司,是看重其扎根珠海十多年,熟悉具有優質教育資源且熟悉珠海的情況。但是,我們絕不是要將橫琴的學校辦成華發旗下的那種私立性質學校。”陳依蘭說,橫琴教育創新將堅持學前教育的普惠性和九年義務教育的公益性。體現在目前的三所學校上,不管是招生還是學費,不管是主要課程還是考核目標,都將嚴格依照珠海公辦學校相關準則。如幼兒園是按市公辦幼兒園標準收費,中小學實施免費義務教育。
特色教育 注重多元化國際化
在堅持公辦屬性和普惠性、公益性的前提下,橫琴給予華發教育公司在管理上的靈活性。“像華發教育公司這種社會資源,其一大優勢是機制體制靈活。”鐘紹軍舉例說,公辦學校人員進出手續復雜,績效考核不如社會資源靈活。而像華發教育公司可以通過靈活的用人機制、薪酬機制,避免人浮于事、教學管理松懈等情況。
另一方面,華發教育公司的教學團隊擁有的先進教學理念、手段可為公辦學校所用。像橫琴小學、橫琴一中,在開設國家規定課程的基礎上,靈活開設地方和校本課程,讓孩子們按自己的興趣愛好選課學習。
“另外,我們開家長會,不是所有孩子家長坐一堂,由老師大而化之的講一通。而是讓老師們聚在一起,給每個家長一定時間,讓家長挨個聽取各位老師對孩子的反映、評價,互相溝通交流。”鐘紹軍說,這種注重每個個體發展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已經被證明更利于孩子們的成長,可以進行推廣。類似的先進教育理念和方式還有很多,都將在橫琴進行推廣。
“當然,我們也不會‘一托了之’,歸根結底,我們是主辦者。”陳依蘭說,橫琴教育主管部門將按照公立學校方法對華發教育派駐的管理團隊進行考核,主要考核手段、標準包括《珠海市義務教育辦學行為和辦學性質評估》、家長學生滿意度、教學成績等。
將橫琴小學等三所公辦學校委托給華發教育公司管理只是橫琴教育改革創新的一種表現,其目的是提升橫琴教育水平,打造橫琴特色教育,滿足橫琴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那么,理想中的橫琴教育有什么特色?陳依蘭說,雖然還在摸索中,但多元化、國際化是橫琴教育特色的應有之義。作為粵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和文化教育開放先導區的橫琴自貿片區,一方面,進駐橫琴的港澳企業眾多,要滿足這些企業扎根當地后,其員工子女教育需求;另一方面,橫琴天然具有靠近港澳的區位優勢,吸收、引進港澳優秀教育資源,與港澳教育對接方便。這些為橫琴打造多元化、國際化特色教育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