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廣東省創建“全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在橫琴新區芒洲啟動,標志著廣東省創建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全面啟幕。作為珠江口及鄰近海域生態修復項目試點,橫琴新區有望通過海岸生態系統修復,打造集濕地生態展示和生態旅游于一體的海洋生態園區,為全省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探路示范。
2011年7月5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了《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發展規劃》,要求將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建設成為我國提升海洋經濟國際競爭力的核心區、促進海洋科技創新和成果高效轉化的集聚區、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示范區和推進海洋綜合管理的先行區。記者從省海洋漁業局了解到,為貫徹落實規劃賦予的重任,廣東省創新模式,大力推動海洋生態保護和建設。其中,為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修復,建成一批海洋生態環境修復示范區,廣東省將珠海橫琴、惠州考洲洋、潮州柘林灣、雷州半島西部等列為海域環境整治和生態修復試點,希冀通過試點,積累并推廣生態修復經驗,為全省探路示范。
“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態島”是《橫琴總體發展規劃》賦予橫琴新區的發展定位之一。橫琴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堅持“生態優先、規劃先行”原則,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城市空間,不僅是橫琴新區最突出的特色之一,也體現了時代背景、國家戰略、橫琴愿景的高度統一,是橫琴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
為此,橫琴新區通過招標,確定了法國阿瑪建筑設計事務所為設計單位,編制完成《橫琴海洋生態修復規劃》。橫琴新區將通過海洋生態系統修復,打造集濕地生態展示與生態旅游為一體的橫琴海洋生態園區。總面積約392公頃的海洋生態園選址二井灣紅樹林與芒洲濕地,項目將分期實施,預計總投資6億元。其中芒洲濕地為起步區,將借助與珠海情侶路隔河相望的地理優勢創造理想的視覺空間景觀效果;近期建設區則將在二井灣濕地建成鳥類生態招引保育區。
記者昨日從橫琴新區管委會獲悉,自2011年11月海洋生態園起步區啟動建設以來,新區已投入4000萬元,建成2000平方米橫琴海洋生態修復展示廳,參觀者可通過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立體感知橫琴海洋生態修復規劃理念。此外,橫琴新區目前已完成了30萬平方米的蕉林清理整治,種植海桑、秋茄、桐花、老鼠勒、銀葉、黃槿等適合本地生長的真紅樹、半紅樹及紅樹林伴生樹種共16個品種總計12萬余株,建造300米棧道、浮橋及親水平臺、觀景臺等部分配套景觀設施。
如今,走在新修設的古樸棧道上,登上觀景臺與水木親近,置身其中,給人以寧靜安逸、倦鳥歸林的悠然。未來,橫琴海洋生態園區將打造為國際一流精品海洋生態濕地、鳥類生態家園,成為珠江口區域珍稀的紅樹林濕地資源區、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的舒適“驛站”。